本帖最后由 西西弗斯神话 于 2019-10-8 12:04 编辑
前言: “来了就是深圳人!”一直以来,深圳都以博大宽容的胸怀,拥抱每一个有梦者。 可是,作为一个深圳人,深圳规矩,你懂吗? 我们有否在夜深人静时,问自己:作为一个深圳人,我配吗?
一、如果美丽现代是外表,那规矩才是深圳内核 我不喜欢深圳。 但,那是很多年前的事。 2001年,我背着一个泛白的蓝布牛仔包,只身南下。大多数人是带着兴奋和憧憬来到深圳,我只有沮丧。 那时有关深圳的传言太多,我不喜欢。比如说,深圳是块“淘金地”,能赚钱;深圳人功利,人情淡薄;深圳节奏太快,停不下来;深圳年轻,没有底蕴,是“文化沙漠”;深圳是移民城市,外来人多,没有安全感……凡此种种,都与我的价值观,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憧憬,相去甚远,或背道而驰。 但这里有一份我中意的工作。这份工作,有着当时我专业领域里最先进的理念,以及最精悍的一个团队,这是我孜孜以求的。在梦想与现实之间,我选择了梦想,毅然决然,来到深圳。但我也有自己规划:到深圳取“真经”,学习先进的生产理念。两年后,艺成再荣归。 时间如流水,匆匆至2019年。十八年的时间里,起初总是念叨着回去,之后到逐渐喜欢,再到如今已成习惯……习惯深圳的气味、节奏以及行为方式。当初的他去念头,早已抛诸九霄。 马尔克斯说,“回忆总是抹去坏的,夸大好的,也正是由于这种玄妙,我们才得以承担过去的重负。” 我无意夸大,也尽量不偏颇。 每个爱深圳的人,都自有理由。 深圳气候温和,绿植如盖;深圳面朝大海,四季花开;深圳毗邻香港,扫货方便;深圳交通便捷,四通八达;深圳国内外美食荟萃,中西方名品云集;深圳高楼林立,现代十足;深圳人年轻朝气蓬勃,积极向上;深圳旅游休闲去处多;深圳交通明显好过其他一线城市;深圳城市安全指数高…… 以上种种,我感同身受。 但深圳并非徒有其“表”。深圳的“里”,才是其真正魅力所在,才是我愿意俯身于她,死心踏地追随于她的终极原由。 深圳的“里”,就是规矩! 因工作关系,我到过很多地方。不夸张地说,深圳是我见过的最有规矩的城市,没有之一! 这规矩,不是墨守成规,因循守旧,更不是拘泥呆板。 这规矩,是市民守法知礼,是企业尊法纪走市场,是政府守本份做服务……说到底,就是一座更文明、更法治的城市。 有了规矩,才成方圆。有了法治,才能在框架之内从心所欲。 规矩,融入城市血脉;法治,深入城市骨髓,已成为城市最重要的基因。 二、这里的市民守规矩,知法守礼全国少有 孔子说:“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。”这或是人的通性。 在深圳,有更多“好德”之人。 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,深圳市民的文明礼仪,不敢说一枝独秀,但确与众不同。 这座城市里, “请” 、“麻烦”、 “您”、“谢谢”……等词汇,使用频率之高,国内少有。很多人深圳人都有这样的经历,因在外面客气话说多了,“谢谢”随口就来,在家里夫妻之间互相嗔怪:“和我咋还这么客气?” 全国因公交车、地铁等不让座引发的纠纷,时常见诸于网上,但在深圳鲜有发生。在深圳,给老、弱、病、残等有需要人士让座,早成城市规矩,也是一道最美的风景。 记得妻子怀孕那会,总担心上下班高峰期人流量太大,或挤或碰,总被她数落“少见识”,说:“深圳人都会争着让座的!”每次回家,都说车上今天谁给让了座,甚至还有好心人特意用手将后面的人流挡住,给妻子留出一点空隙,以免撞到。听后,除了感激,还有一阵阵温暖。自此之后,我更加注重善待那些需要帮助的人,尤其是老人、孩子和孕妇。在我看来,这番人情,应礼尚往来。正所谓:“来而不往非礼也!” 几次到北京出差,坐上出租车后座,第一时间系上安全带。司机都会问:“您是从深圳来的吧?”追问原由,司机的说法出其的一致:“深圳来的客人都会主动在后排系安全带,其他地方多不会。” 今年暑假,陪孩子回了一趟内地城市。斑马线前,多数车辆呼啸而过,争先恐后。等候行人先过的车辆为数廖廖。这才想起,在深圳城市道路的斑马线前,那排了一长溜等候行人先过的车辆,是城市规矩,也成了深圳司机共同交通意识。 来了就是深圳人,来了就是一家人。作为一个移民城市,深圳人爱心满满。深圳作为全国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,一直引全国风气之先,国内第一个法人志愿者组织、第一个“志愿者之城”、第一批国际志愿者、第一个“义工服务市长奖”、第一张电子义工证等都诞生于此。截至今年3月,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165万,比2011年翻了两番,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13%,位居全国前列。 深圳也是全国第一个为无偿献血立法的城市,连续12次获得“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”称号。自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以来,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人数占广东省一半以上。到今年,深圳共有387万人次参与无偿献血,献血总量高达775吨,救助病患129万人次。 干净整洁,也是深圳经常被称道的。这常让我想起台北。当年个人游放开后不久,我去过台北。台北有很多老旧建筑,但城市干净有序,地上很难看到垃圾。我和当地人聊过“破窗效应”,他说:“如果地上有了垃圾,就会有人效仿。如果地上干干净净,那么谁也不会随手乱扔垃圾了……”如今的深圳,也可作如此解释。 深圳人喜欢旅游,也舍得花钱。外地景点、酒店和餐厅喜欢深圳游客,但也会觉得深圳客“不好伺候”。原因在哪?因为深圳早就习惯了服务的规范、周到和贴心,在外地看来就被视为“要求高”了。我多次回到当年一意想回的家乡省会城市,多有在餐厅或酒店被呛得难受的经历。今年六月,到老家的二线城市吃饭,所谓的雅间包房其实还有一桌,推门进去,烟雾袅绕,吆三喝四,推杯换盏,好不热闹。因老家同学请客,不忍拂其好意。一顿饭下来,没有吃出乡情,肚里直冒烟。只能自嘲地想起鲁迅先生的《故乡》:“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。我的故乡好得多了。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,说出他的佳处来,却又没有影像,没有言辞了。仿佛也就如此。于是我自己解释说:故乡本也如此,——虽然没有进步,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,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……” 没错,深圳改变了我们的心情,也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方式。这就是深圳规矩让我们自身对自己有了要求,这也是深圳法治精神让我们更文明、更诚信、更知礼、更守法。 好的规矩,成就好的行为;好的行为,成就好的习惯;好的习惯,成就好的性格;好的性格,决定好的命运。 人如此,城市也如是。 一个人如此,是个人行为。一群人如此,就成了城市规矩。这个规矩,让城市沐浴法治之光,让人性之美熠熠闪光。
(未完待续...)
|